故宫掌门人单霁翔退休 大胆改革创新引关注

记者从故宫博物院获悉,4月8日,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今日退休,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。

单霁翔生于1954年,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,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,获工学博士学位。单霁翔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,房山区委书记,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、国家文物局局长。

在国家文物局局长任上10年后,原本已届退休之年的单霁翔接过故宫帅印。当时的故宫刚经历“十重门”舆论危机,亟待重塑形象。

“我是故宫第六任院长,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。”单霁翔曾说,因为故宫太复杂,安全问题至关重要,“平常说做一件事要’万无一失’,我们是‘一失万无’。”

单霁翔接任故宫时,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,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%,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%沉睡在库房,来故宫的观众虽然多,但80%都是沿着中轴线参观古建,很少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物。

截至2018年,故宫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%,达到现今的80%以上,8%的文物将向公众展出。

单霁翔在任这些年,故宫批量诞生“网红”。从文物修复师王津,到故宫文创、口红,再到文化活动“上元之夜”等等,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。而正如故宫内部人士所言,单霁翔本身成了故宫最大的“网红”。

2017年,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.91亿,把186万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网上。同年,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人民币。

单霁翔一直自称自己为故宫看门人,而非掌门人。如今卸下看门人职位,单霁翔将去哪里?单霁翔曾说,他自称是一名故宫讲解员,在故宫前6年进行了近2000场讲解,时间约2000小时。

“我退休以后想来当一名志愿者,到时候希望面试的时候手下留情。”单霁翔笑言。

继任者王旭东是甘肃人,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,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。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、院长,兰州大学兼职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西北大学兼职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1991年,王旭东来到敦煌研究院,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。2014年12月,任敦煌研究院院长。他也是继常书鸿、段文杰、樊锦诗后第四任敦煌研究院院长。

此前,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,王旭东曾表示,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,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,但经验可以借鉴。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,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。理解敦煌文化艺术,需要时间、耐心和文化积淀,不能太急躁。

单霁翔的心愿:把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

现在,很多公开活动对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介绍都是“网红”。但他觉得自己顶多算是“被网红”,“我就是在故宫博物院里面看门,每天观众有序地走进这座博物馆,我们做好服务”。

这位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,把紫禁城打造成了活力四射的生活馆。宫墙如旧,但在人们眼里已有了不同的容貌。故宫变得青春、平易近人,静态的珍宝成了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,一小件故宫文创产品都能受到热捧。

如今的故宫,使尘封的历史散发出魅力。公众甚至开始期待故宫出“新番”,想看看单霁翔脑子里还藏了多少种“新玩法”。

单霁翔生于1954年,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,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,获工学博士学位。单霁翔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,房山区委书记,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、国家文物局局长。

单霁翔当了10年国家文物局局长,他在那期间做过一件重要的事,就是帮助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“清理”占用宫墙内13个院落的外单位,然后给那些单位找房子、找资金。在最后一家单位搬走后的第二年,单霁翔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。他对此感慨:“人要多做好事,最后好处会落到自己头上。”

单霁翔在北京长大,住过四合院,因此很喜欢能接地气、能望星空的传统建筑,“8年前接到任命的时候非常高兴,因为可以去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看了”。

2012年,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后,单霁翔花了5个月时间,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、9371间房,踏破20多双布鞋。

“故宫是一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古代宫殿建筑群,1925年10月10日成为一座博物馆。故宫的历代同仁,对于故宫的保护,作了非常艰苦卓绝的努力,使它今天能够完整保存下来。”单霁翔说。

但单霁翔也较早敏锐地指出了故宫存在的问题。首先,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,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%;第二,186万余件文物藏品,99%沉睡在库房;第三,来故宫的观众虽然多,但80%都是沿着中轴线目不转睛地往前走,文化收获甚微,根本感受不到故宫最“硬核”的魅力。

2014年,是故宫的关键转折点——开放面积首次过半,达到52%。2017年,开放面积达到76%,“南大库”开放后,达到80%,静默多时的宫殿变成展区,有了人气。例如,面积2800多平方米的午门雁翅楼,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临时展厅之一,举办丰富多彩的异国文物展览。

“所有都暴露在观众的视野下,你保护不好行吗?就是要把权利交给社会公众。”单霁翔说,过去故宫只开放30%的时候,每天由250名员工进行拉网式清查。如今开放80%,变成每日700名员工拉网式清查,每人手持一个接触器,细致检查所有的门窗和犄角旮旯。

“故宫历史上有6任院长,我是第六任,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,但是每一位院长都没有好下场。因为这个地方太复杂,无数的巷道,无数个庭院,进来一个小偷就能把一个院长搞下去。”

单霁翔笑称,他进宫第八年,小偷还没有进来过,但是有今天,没明天。“平常说做一件事要‘万无一失’,我知道我们‘一失万无’。你做9999件事,一件事没做好,文物损坏了你就必须要下台,要承担这个责任。”

“唤醒”了沉睡的宫殿和文物之后,还要“激活”宫墙内的春节,点亮紫禁城的黑夜。这是送给国内外观众的惊喜大礼包。

单霁翔感叹,今年很累,“为了把淡季搞得不‘淡’,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,我们举办了‘紫禁城里过大年’的展览,每天少则6万人,多则8万人在淡季走进了故宫博物院,(我们)前所未有地拿出了886件文物藏品(展览)”。

春节期间,故宫博物院邀请全国各地150家中华老字号,带着年货进紫禁城。单霁翔的好朋友、希腊的驻华大使来买年货,“两个手都不够用”。“来自80个国家的大使云集故宫,享受中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”。

今年除夕,故宫博物院临时接到“把中轴线亮起来”的任务,于是花了4天进行设计,用8天组装,前后仅用了12天就完成了一场掀起全网热议的“上元灯会”。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,紫禁城第一次被真正照亮。125个国家的大使和87家外媒,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报道。

故宫也要“开口”说故事,而且是年轻人爱听的故事。单霁翔开始上电视节目,例如,在爆款综艺节目《国家宝藏》上展示《千里江山图》、各种釉彩大瓶和秦代石鼓。

2015年故宫展出《清明上河图》真迹,观众排六七个小时的队才能一睹真容,因此不少人一进宫门就狂奔去看展,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名词“故宫跑”。当时单霁翔决定,等最后一个游客看完展览,故宫再关门——最后一家人离开的时间是凌晨4点。

去年5月18日“国际博物馆日”,故宫推出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《清明上河图3.0》,通过巨幅互动长卷、孙羊店沉浸剧场、虹桥球幕影院3个展厅,融合了多种高科技互动艺术,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、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。

单霁翔表示,一座博物馆要想向普通观众,尤其是年轻人,打开尘封的历史,解读经典的文化,就需要用生动的、人们喜闻乐见的“新方法”来加以表达,采取新颖的形式、生动的语言、丰富的内涵,传递出社会正能量。

单霁翔感慨,如今北京一下雪,宫中“人比雪还多”。“雪虽然不厚,但是人们可以在里面尽情欢笑,这就是博物馆的责任。”

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的?单霁翔认为,它必须得到人们的喜爱,“在休闲的时候不是在博物馆里面,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”。

2020年,是紫禁城的600岁生日。故宫拥有的1862690件文物,每一件都必须“光彩照人”,这是单霁翔的心愿。“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。”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